带你看遍《尼伯龙根的指环》
文-/-小雅
───
“了解这部剧的人知道其情节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具体呈现,每个人有他们自己的想象力,所以总有人会失望。但我接受事情就是如此。如果你去看这部剧,只要放松,看发生了什么,保持开放的心态,你会发现一些新的东西,而这,就是我在这部剧里要呈现的。”
——导演安图·罗梅罗·努恩斯
自诩多看懂了《指环》的人,就像自诩多明白了瓦格纳,这类的自说自话,一般都不太招人喜欢。对于这部戏,只能说,你感受到的就是一切。
20日下午三点,乌镇大剧院门口,一帮人正排队进入《尼伯龙根的指环》首演现场,入场时每人都被发了一张剧情解读的小纸片儿。
“莱茵河底,三位看护莱茵河黄金的少女挑逗着代表邪恶的尼泊龙根家族的侏儒。”这样的梗概提要,让事先没看任何剧目介绍的我,脑海里出现了身穿白衣的仙女、丑陋的矮人族,黄金道具以假乱真、亮瞎我眼这样的《指环王》剧场版配置想象。
在戏开始的前五分钟内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前台一堆沙土,后台若隐若现出几何形金属质感的山坡,紧接着穿着破旧头发蓬乱的女人从舞台一侧亮相,她爬入沙土,再把自己埋了进去。
这时候明白了这个戏不好惹,要全心尊重和解读导演创作,就得摒除先入为主,以及过多的主观想象与期待。
全剧的前一刻钟,没有语言,只有人物们偶尔发出动物般声响,描述远古之状,万物初生时——看护莱茵河黄金的少女们、侏儒阿尔伯里希、众神之长沃坦与巨人,衣着上毫无人物区别,破衫烂裤,身份莫辨,剧场频繁的灯起灯灭,人物持续静止地久坐。
接着是黄金。
是为争抢黄金,有人被送进熔炉。
是舞台上颇具视觉震撼的火焰与升烟。
是一群人中开始产生交流的语言,产生爱情。
是围绕指环展开的选择悖论与权力争斗。
然后这场7.5小时史诗的第一幕结束了。
听到旁边座位上有人在打鼾。
有人愣愣地在问:“所以它到底在讲什么。”
是啊他们在演什么啊。好抽象啊。跟纸片写的不一样啊。
然而纸片并没有什么卵用啊。
文本上
▼
《尼伯龙根的指环》:具体的故事与意象象征
《尼伯龙根的指环》作为瓦格纳的歌剧巨作,在内容上的复杂性是很多作品无法比拟的。一般看意大利歌剧,得到的无非是一个故事,讲述爱情或者友谊或者家族联姻,对人生的劝诫,或是对社会的讽刺。
但瓦格纳的歌剧,在复杂的故事与细节上,有明显的较晦涩的哲学抽象,甚至是某种强化的宗教情绪,就像他在早年文章《未来的艺术作品》中说过的,“于他,艺术作品就是活灵活现的宗教”。
作为瓦格纳生平最重要的歌剧作品,《指环》从最初构思到完成历时25年,由前夕《莱茵的黄金》、第一日《女武神》、第二日《齐格弗里德》、第三日《诸神的黄昏》四部歌剧组成。
而这次乌镇的《尼伯龙根的指环》中,导演安图·罗梅罗·努恩斯选用的文本则综合了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德国剧作家弗里德里希·黑贝尔的话剧《尼伯龙根三部曲》以及中世纪作家创作的原始故事。
他用全新的、当代化的方式演绎,将服装、道具、舞美处理为极简,极度弱化叙事,剔除现实主义表现方式等等,都让之前对文本缺乏了解的大部分国内观众看得云里雾里。
既然这样,我想在试着对导演的舞台创作发表意见前,有必要大体还原《尼伯龙根的指环》更详细的故事与我眼里的大致意象象征,以便到场看过戏,或者没能看戏但对此戏好奇的人,能对整个作品有更丰富的理解。(已经清楚的请直接跳过)
《莱茵河的黄金》
主角:众神之长沃坦、巨人、侏儒阿尔伯里希、看护黄金的少女。
此部分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受权力欲望驱使,众人抢黄金”。
当侏儒阿尔伯里希知道,只要放弃爱情就能让由黄金打造的指环拥有统治世界的权力时,他毫不犹豫放弃了。
而身为众神之长的沃坦(注意,他的矛盾困境贯彻了全剧),也由于自身的权力欲望,为利用巨人为神建造瓦尔哈拉宫,以献出爱神佛莉雅(Freya)为条件,与巨人订立契约。
但沃坦知道,没有了拥有青春的爱神,众神都会老去。因此他从来就没有准备用爱神作为修建瓦尔哈拉的报酬——这是他犯下的第一个错误:神以建立契约统治世界,即使作为众神之长也不能违反,否则他的统治就丧失了基础。
沃坦的这个错误,被巨人法夫内抓住,要挟他拿指环换爱神,而被欲望冲昏了头脑的他,为了保住瓦尔哈拉宫,弥补第一个错误,犯下了更大的错误:用欺骗的手段获得指环,但却让指环沾上了阿尔伯里希的诅咒——得到指环的人必会死亡。
《女武神》
指环拥有统治世界的力量,却也带着可怕的诅咒,放在别人手里,对沃坦的统治是极大威胁,放在自己手里,自己就要承受诅咒。这便是他的困境。
况且,指环作为建造瓦尔哈拉的报酬,是沃坦和巨人们达成的协议,沃坦自己不能去抢,也不能命令别人去抢。
对此他能做什么?
为获得指环,他与人类女人生下了齐格蒙德和齐格琳德并引导他们抢指环,同时他隐藏身份,让两人的选择看起来只和狼父(沃坦的人类化身)有联系,和众神之长沃坦没关系。
然而齐格蒙德和齐格琳德相爱了。
沃坦的计划也受到妻子弗里卡的声讨:
齐格琳德抛弃原配丈夫洪丁,和齐格蒙德私奔,破坏了婚约的神圣;
齐格蒙德和齐格琳德之爱是兄妹乱伦;
这一切都是沃坦自己的安排,他仍然打破了契约——这一下点中了沃坦的死穴。
当然主要还是声讨沃坦对于婚姻的不忠。
而沃坦不得不放弃进攻计划,放弃齐格蒙德,让沃坦自己与大地女神艾达生下的女战神布伦希尔德去宣布齐格蒙德的死。
这时候出现的齐格蒙德,是全剧第一个部分拥有爱与自由意志的角色,尽管有一部分受沃坦控制,但他仍因爱不愿与齐格琳德分开,拒绝死后进入瓦尔哈拉宫。而布伦希尔德也被彻底感动,她决定违抗沃坦的命令,帮助齐格蒙德改变命运。
她的反抗,一方面为拥有人伦之爱的父亲沃坦带去了巨大的情绪冲击,另一方面,也仍然遭到了沃坦的惩罚:她长久昏睡于荒山,只有不畏沃坦矛尖,敢于穿过火海的伟大英雄,才能唤醒她。
《齐格弗里德》
齐格弗里德是齐格蒙德与齐格琳德之子。他由第一部分戴上指环的侏儒阿尔伯里希的弟弟抚养长大,后者希望他成人后能杀死占据指环的巨人。
齐格弗里德作为整个作品中最自由的化身(他与沃坦有血缘关系却不自知,更重要的是,沃坦在齐格弗里德诞生之前,已经放弃了进攻计划,从而也放弃了齐格弗里德),他自己铸成了杀龙的诺顿剑,杀死巨龙夺取指环,让沃坦也无需承担毁约的责任,他首次以个人自由意志改写了沃坦的命运困境。
拿到指环的齐格弗里德,唤醒了布伦希尔德,两人因获得爱情而不受制于指环的诅咒,指环变成了两人爱情的信物。
《诸神的黄昏》
齐格弗里德被想得到指环的贡特尔与哈根所设计,喝下了迷魂酒。失去记忆的齐格弗里德爱上了贡特尔的妹妹古特鲁尼,古特鲁尼却被贡特尔、哈根利用,害死了齐格弗里德。
而原以为齐格弗里德背叛了自己的布伦希尔德,在他死之前发现了真相,带着指环与他一起葬身火海,留下古特鲁尼酝酿了几十年的复仇,最后所有人在复仇中死去,指环又变成莱茵的黄金,世界重回平静……
舞台表现上
▼
《尼伯龙根的指环》:80后导演的鬼才与得失
解读完文本,再看舞台表现。
怎么讲,这部80后导演创作的《指环》与其说是从全局上深刻耐心地解读人类困境,不如说是旗帜鲜明地以碎片化方式抓住作品的精神气息,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完成了作品在远古与当下的破局。
在执导《尼伯龙根的指环》前,他以擅长执导短小当代先锋戏闻名。接到乌镇戏剧节邀请演出《指环》时,他还颇感意外。他表示20日、21日在乌镇的两场演出将是本剧全球最后一次,是“绝唱”。虽然它今年1月才在汉堡举行了首演。
这部史诗剧作里,他以极简环境、道具、舞美,以戏剧假定性呈现解构历史场景,一开始肯定是不适应的。
当你看到“黄金”全都是“铜锅铁盆”;
齐格弗里德不过是一个全场裸体的穿丁字裤的英雄;
他战斗力爆棚的表现是可以分分钟把木块碎屑狠狠地扔在舞台上;
我们伟大的齐格弗里德与布伦希尔德同归火海时推出的是两个移动式炉灶,火焰与烟气从中燃烧;
多年后古特鲁尼复仇,所有人厮杀后同归于尽时,导演也只是设计了拉下幕布,三人站在幕布前极浅的活动区,以独白和旁白的叙述形式完成了这场血雨腥风的战争。
而演员时而是剧中人A,时而是剧中人B,时而是叙述故事进展的局外人。他们靠着共通的人物情感反应,打破人物所处时代与当代的界限,完成最自由的转化。
这些极简幽默与自由的设计,为了干干净净最大化还原人物的情绪内心。比如齐格弗里德被蒙骗,将布伦希尔德交与贡特尔完婚,自己却赢取古特鲁尼的婚礼上,四人突然静止,应声而起的相机咔嚓声;
比如布伦希尔德伤心欲绝崩溃时,气急败坏出乎意料的抽起烟来。
当然,一方面确实要吐槽,字幕与死机和错置造成的信息缺失(第三幕重要的屠龙部分字幕当机了快十分钟);导演弱化叙事的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的观众对舞台呈现内容的理解困难;以及,弱化叙事所带来的文本角色意义与命运困境的弱化。
最直接的例子,如果事先不熟悉文本,只看第一幕抽象又分散的舞台呈现,是很难理解到沃坦的故事:处于自身权力欲望的选择,是如何给自己套上了无解的命运,成为一切悲剧的开始。
不过另一方面,确实也想赞叹导演在当代艺术的美学表达上的信手拈来,自信、幽默与成熟。
虽然有些角色舞台刻画不够,但瓦格纳在剧作中想要体现的关键思想:命运的悲剧与悖论、权力与黑暗的力量、自由意志与爱,导演以准确的捕捉与独特的舞台语言呈现。
最喜欢的两处设计,看得我直达精神高潮。
一处是齐格弗里德与布伦希尔德深陷爱河,导演使用了直接热辣的方式表达两人的性爱交欢,伴随激烈的音乐与变换不一的侧光,记录两人原始又狂热的身体运动。此时舞台的另一边,饰演侏儒的男演员已身着晚礼服,手持指挥棒上场,如痴如醉地投入,似一位亮相瓦格纳歌剧现场的指挥。
突兀对照却异样惊喜,带着对自由意志的颂赞,与黑色幽默的解构。
而另一处则是第四幕中,齐格弗里德死去之后,小丑、贡特尔、哈根与古特鲁尼同处王宫的场景:贡特尔与哈根在后场呆坐,小丑起先是不断地弹奏音乐,调侃古特鲁尼与齐格弗里德的爱,他的音乐很快乐,古特鲁尼却从欢笑里一点点开始疯狂哭泣。
随着情绪推进,音乐换成了充满强力意志的古典曲目,并推到最大,持续一分多钟。曲目中古特鲁尼已崩溃,后场贡特尔仍呆坐,哈根却强势专注地随音乐强弱起伏挥动双臂,胜利权力者的意志与姿态尽现。
音乐中,我眼前出现的是哈根毫不迟疑地用矛刺齐格弗里德无防备的背部——这位信守诺言,爱情纯粹,不贵财物,不喜权力,快意生死的英雄,他当不了世界之主,他逃脱了指环的诅咒却终逃不过为恶人所伤,他缺乏强势侵略的权力意志,更缺乏对黑暗力量的防范能力,迟早都会成为阴谋的牺牲品。
这一段的处理,重现与深化了美的毁灭、权力意志与英雄之死、表达堪称一流。
不太确定这段音乐是否是瓦格纳的原创,反正德彪西曾一针见血的吐槽瓦格纳音乐中,时时显露出的强权倾向,很容易激发人们内心对于权利的欲望。不得不说实在太棒了,让耳朵打了激灵寒颤怀上孕。
全剧的结尾设计也很不错:焚烧一切的复仇之战结束后,重归第一幕场景,一个女人出现将自己埋进沙土里,她突然将手伸向半空,灯光定格全剧终。
颇有野心吧,要来讲权力、爱欲与命运困境中,人类在轮回。
想想每个人的降生,也像是被戴上了尼伯龙根的指环:
生命本身就像是充满无限力量的礼物,一份伴随着必死之诅咒的礼物。
而每个人都有权力欲望,也会为膨胀的欲望付出代价。
但瓦格纳为它寓意了一点光明的可能:人的自由意志与爱的力量,有打破命运枷锁的机会,哪怕命运的终点总是通往毁灭。
正如齐格弗里德与布伦希尔德相爱时所唱:
“爱绚烂了生命,嘲笑死亡”。
以此向瓦格纳致敬。
o
又见乌镇,好戏和你一起
再次走进戏剧乌托邦。
10.15-10.24第三届乌镇戏剧节,好戏将为你提供最具密度和质感的全方位报道,和你一起天马行空,看戏读人。
关注乌镇戏剧节,关注好戏
一同在真实与梦幻中穿行。
o
新戏|人物|观点|活动|专题
上海十月 | 北京十月 | 假如戏剧节是个萌萌哒球
银锭桥 | 战马| 金锁记 | 扶青计划 | 舞台上的男神女神
○